日期:04-26 | 來源:網絡抓取 | 點擊次數:次 | 提醒:需要原創論文請聯系客服 |
特別提示:網站上的論文收集于互聯網,可能不完整,非原創。需要原創,高品質,包通過的論文請趕緊聯系客服進行原創定制。 認證QQ:4000123242 服務電話:18181919655(微信同號) 徐老師:2852358635 程老師:56223941 更多老師>>> |
摘要:本文從寫作背景、內容體例、理論創新及突破等方面對《清代陶瓷文獻學論綱》一書做了簡要評析,以期引起學界的關注和重視,并以此推動陶瓷文獻學學科的建構和發展。(論文代寫就找123yC.Com原創論文網,QQ:5622.3941)
關鍵詞:《清代陶瓷文獻學論綱》 陳寧 陶瓷文獻學
《清代陶瓷文獻學論綱》(以下簡稱《論綱》)是由景德鎮陶瓷大學陳寧博士撰寫,全書共38萬字,于2017年4月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。該書是目前國內外第一部以“陶瓷文獻學”命名的著作,也是第一部系統論述清代陶瓷文獻學的著作。陳寧博士在書中對清代乾嘉時期的陶瓷文獻進行了分類和總結,對陶瓷學習者和研究者來說,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,可謂是一個精華的“目錄”或者說是一本濃縮的“筆記”。就此而言,該書是一本極具參考作用和研究價值的陶瓷文獻查閱工具書。并且,書中“大文獻學觀”貫穿全文,是該書內容體系構建的主要指導思想,也是該書的重要理論創新和突破。
一、《論綱》的寫作背景
陶瓷文獻學作為一門由陶瓷理論和文獻學理論研究交叉形成的學科,是以陶瓷文獻和陶瓷文獻工作為研究對象,以陶瓷文獻的編撰、版本、校勘、目錄、分類、利用、辨偽、輯佚、結集、點釋等為研究內容的。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末由傅振倫先生首次提出“中國古陶瓷文獻學”后,至今已有20余年,但并未引起學界的重視,多年來發展緩慢,盡管偶有少量的研究成果出現,但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明顯不足。從事陶瓷研究的陳寧博士,多年來在陶瓷理論知識的積累下,就傅振倫先生發表過的相關研究評述,通過系統而深入的理論研究,集近十年的陶瓷文獻整理實踐和理論研究之功,撰成《論綱》一書,意義重大,價值頗高。
二、《論綱》的內容體例
《論綱》共有10個章節,274種參考文獻,8大陶瓷文獻專述研究。書中第1章概述了陶瓷文獻學研究中的基本概念,即“何為文獻?何為陶瓷文獻?何為陶瓷文獻學?”第2章則以乾嘉時期為例,介紹清代陶瓷文獻的編撰狀況,參考傳統四部分類法結合當代科學的分類方法,將乾嘉時期陶瓷文獻分為13類,并詳細列出乾嘉時期重要文獻一覽表。第3章至第9章分別論述了清代重要陶瓷專論文獻的編撰者、成書過程、編撰成因、編撰特點、內容價值、版本流傳等。第10章是結語部分,提出了陶瓷文獻的特殊性,總結了陶瓷文獻學在陶瓷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,評析了清代陶瓷文獻之間的異同及其承繼關系,所得出的研究成果“為當前陶瓷文獻的具體探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范式,讀者們循此思路和方法,可持續地拓展研究下去。不僅有助于推動陶瓷文獻學學科體系的建構和發展,而且有助于促進古代陶瓷文獻基礎理論、整理實踐、合理利用等方法研究的完善和深入”。
三、《論綱》的學術價值
1、批判性的理論依據選擇
在眾多的陶瓷文獻依據、觀點和研究范圍中,《論綱》作者取精去粕,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文獻觀。他主要采用了《中國大百科全書》中的觀點“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”,作為陶瓷文獻的闡釋依據;還比較贊同當代文獻學家張舜徽先生的觀點,即“并非所有的陶瓷作品都是文獻,只有依附文字符號信息的陶瓷作品才能構成文獻,才能稱為陶瓷文獻”;并以其碩士生導師曹之先生的“大文獻學觀”作為主要指導思想,有針對性地對清代陶瓷文獻學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,且對部分清代以前的陶瓷文獻狀況也做了簡要論述。就像江西師范大學王琦珍教授在為該書所作的序中,曾評價《論綱》是一部“斷代陶瓷文獻學研究”,這種選擇也表現出陳寧見微知著的獨特的眼光。這些極具批判性選擇的理論依據,使《論綱》這部著作更具科學性、嚴謹性和學術性。
2、以“大文獻學觀”指導編撰的理論突破
文獻學研究始于孔子整理六經開始,正式成立于西漢時期。張舜徽先生曾說道:“我國古代無所謂文獻學……校讎學無異成了文獻學的別名。”而后出現了以文獻學命名的著作,即鄭鶴聲、鄭鶴春的《中國文獻學概要》,該書出版于1928年,是我國第一部以“文獻學”命名的著作。隨后,張舜徽先生、洪湛候先生等分別對古代文獻提出了自己的觀點,對古典文獻學的研究內容作了闡述。而后,學界出現了“現代文獻學”“大文獻學”等理論觀點。在縱多觀點中,《論綱》作者選擇以“大文獻學觀”為陶瓷文獻學內容體系建構的指導思想。通過審讀《論綱》,不難發現其中的內容構架十分符合文獻學的理論和方法,且在“大文獻學觀”的角度,將古典文獻學和現代文獻學的理論精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,并結合陶瓷文獻學本身的特殊性,最終構建出一套相對完善的清代陶瓷文獻學內容體系。